太阳成集团tyc122cc简介
(院校代码:10590)
太阳成集团tyc122cc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太阳成集团tyc122cc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太阳成集团tyc122cc。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太阳成集团tyc122cc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建校41年,太阳成集团tyc122cc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学院简介
历史渊源与目标:
太阳成集团tyc122cc源于1984年由清华大学对口援建的结构与市政工程系。当年建系当年招生,教师主要来源于清华大学。1993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1997年联合建筑系、环境设计系组建了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06年成立了独立的土木工程学院。2019年1月更名为学院。
学院秉承太阳成集团tyc122cc“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精神,以“夯土筑诚、励木至臻”为院训,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经过多年发展,涵养了学院诚信、稳重、踏实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
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科学系、智慧交通系;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智慧交通四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工程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管理专业已连续四次通过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联合管理学院),及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拥有土木工程及交通运输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土木工程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9年学院获批设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3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深圳市“鹏城学者”2人。9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所有教师均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78%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通过参与重组已有“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成集团tyc122cc分室、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成集团tyc122cc分室、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建有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深地科学与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五个部、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建有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深部工程科学与绿色能源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海上基础设施安全与监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地铁地下车站绿色高效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等四个深圳市教学科研平台;和荷兰代尔夫特大学Microlab共建滨海土木工程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和中国建筑信息模型产业发展联盟及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建筑互联网与BIM实验研究中心、中澳BIM与智慧建造联合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04人、硕士研究生873人(其中学术型硕士291人、专业硕士582人)、博士研究生132人(其中学术型博士92人、专业博士40人)。学院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华为、顺丰集团、深圳机场、深圳地铁、碧桂园、正中集团、海岸集团、华西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深圳市政府相关局委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关系,建有多个实习基地,与海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办学。
学院尤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国内各类科技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房地产策划大赛总冠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一等奖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省特等奖等一大批学术创新奖项。为培养具有心智健全、国际视野、协同创新的杰出工程师、工程管理专家、科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生中涌现以邓学勤、李奕标、林学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骨干和创新创业杰出人才。
科教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的国家级纵向项目超过19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中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2022年,谢和平院士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membrane-based seawater electrolyser for hydrogen generation” 的颠覆性创新论文,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22年全球十大科技创新焦点”。此外,教师在“四个面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重大工程项目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前海自贸区、横琴自贸区、深中通道、盐田国际、深圳机场、深圳地铁、深圳北站、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速滑馆等多项重大工程中突破了许多科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度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超越工程奖;近5年学院教职员工获得省部级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共29项。
学院区位优势:
学院所在地为全球最发达城市——深圳市。她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本地为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她是广东省辖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第一个中国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 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
可接收调剂情况
1.接收调剂专业
土木工程(学硕)
专业代码:081400
学制:3年
所授学位:工学硕士
调剂名额:35
拟复试人数:70
专业方向代码 |
专业方向 |
01 |
结构工程 |
02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03 |
岩土工程/地下工程 |
04 |
土木工程材料 |
05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51 |
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专硕)
专业代码:085901
学制:3年
所授学位:工程硕士
调剂名额:61
拟复试人数:122
专业方向代码 |
专业方向 |
01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02 |
结构工程 |
03 |
土木工程材料 |
04 |
岩土工程/地下工程 |
05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06 |
可持续工程建造与管理 |
2.调剂时间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调剂系统)将于4月8日开放,我校将于4月8日在调剂系统发布生源缺额信息。
3、调剂基本条件:
(1)须符合教育部和学校的调剂政策要求。
(2)全日制专业不接收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考生调剂。
(3)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A类考生的《国家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4)原则上,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
联系方式
学院主页网址:/index.htm
学校研招网:https://yz.szu.edu.cn/index.htm
联系电话:0755-26732826
联系人:李老师
电子邮箱:2286917563@qq.com